拼搏体育官网新华社北京4月30日电(记者 徐京跃、谭浩、吴晶、李菲)4月30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西藏今昔”大型主题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拉开序幕。
一幅幅图片,一件件陈列品……诉说着西藏与祖国不可分割的悠远历史。也告诉世界,野蛮黑暗、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离我们并不太远;西藏和平解放50多年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成为20世纪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为壮丽的篇章之一。
穿越时空,倾听历史,见证今天。面对着由160件陈列品和400余张图片展示的西藏历史巨变,每位参观者的心灵又一次受到强烈震撼。
钦赐印章、封诰、敕书、公文档案、乐器、唐卡……这些珍贵的文物见证着有史以来西藏各民族与内地各民族源远流长的关系,以及“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事实。
在琳琅满目的展品面前,观者的思绪穿越了西藏历史文化的时空。他们看到了这片古老的雪域上那一个个辉煌灿烂的瞬间,更感受到了与祖国之间的血肉关系。矗立在大昭寺前的“唐蕃会萌碑”,便是藏汉友谊源远流长的最好证明,也拉开了公元7世纪的那一场藏汉和亲的和谐序幕。
唐代名家阎立本的《步辇图》,表现的是吐蕃使者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情景。事实上,藏族的文化艺术很多都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也融入了多民族的风格,是多文化共融的结晶。
陈列橱窗前,文成公主带往吐蕃的两件乐器--长鼓和琴,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史书上记载文成公主带给西藏很多东西,不是虚妄的,而是确有其事,一直影响着后世。”讲解员指着这些原保存于布达拉宫佛堂中的珍贵文物说,西藏的毕旺琴就受到了中原琵琶的影响,这个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文成公主时代。早在公元7世纪的唐代,西民与祖国各族人民就结成了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密切联系。
在元朝皇帝赠送萨迦首领的一件盔甲前,讲解员对参观者说:“1260年忽必烈继承王位,建立元朝政府,封萨迦派法王八思巴为灌顶国师,赐玉印,委其兼管中央政权设置的总制院管理西藏军政、宗教事务。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于1279年统一全中国,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一个行政区。”
在这次展出的160件实物中,有五世奏谢清朝顺治皇帝颁赐金册、金印的表文,也有清朝康熙皇帝册封五世班禅的谕旨,还有十四世向主席敬献的千辐金轮。如今,这些礼品已成为研究证实和了解历世、班禅同中央政府建立密切关系的珍贵历史资料。
“铁勺用来挖眼睛,竹签用来插指甲……这样的刑具有数十种。”面对众多刑具,讲解员的解说深深震撼着参观者的心灵。
让很多藏族人还记忆犹新的旧西藏法典也在陈展之列,那些仍散发着血腥气的命令和文件,把参观者带向了封建农奴制度下的悲惨岁月。大量近代史档案表明,在1959年西主改革前,农奴的人身为领主所占有,农奴主可以把农奴用于租让、转让、赌博、抵押、赠送或出卖给其他领主。
指着陈列窗中厚厚一叠甘丹寺高利贷账本,讲解员说,当时有句藏族民谚--农奴身上三把刀,差多、租重、利钱高;农奴面前三条路,逃荒、为奴和乞讨。“如果农奴犯上,得到的将会是挖眼、割耳、刖足、砍手、戴石帽、站囚笼等令人恐怖的惩处。”被剥制的整张人皮、剜眼用的石帽、被砍掉了双手的农牧民贝姆洪贞、在昌都类乌齐寺监禁的农奴泽仁塔被毒打致死……都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当时,这些世界最高处的农奴活在世界最底层。”史料记载,处在封建农奴制度下的西藏,占总人口不到5%的官家、贵族、上层僧侣,几乎占有了西藏全部的土地、草原、山林和绝大部分牲畜。1950年的西藏有100万人口,其中没有住房的就达90万人。照片“贫民窟一角”正是这一社会状况的生动注释。
西藏农奴的生活在许多年轻观众看来几乎是无法想象、不可理喻的,但曾经,野蛮黑暗、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却实实在在地笼罩在这片土地上。一位观众说:“西藏今昔展示的大量资料,足以证明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残酷、黑暗的本质及恶劣的人权状况。”
在农奴被罚站木笼在街头示众7日的大幅照片中,强巴格桑眼里透出无奈而绝望的光束,仿佛在控诉着黑暗的旧西藏。而在这张照片的旁边,则是一副锈迹斑斑的双环链脚镣和手铐。一位观众感叹道:“看得出,这是一个让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地狱。”
岁月如梭,沧桑巨变。展厅中的一帧帧照片、一件件实物,记载了西主改革40多年来走过的不平凡历程。
在1960年秋天,20万西藏农户欢天喜地拿到了土地证。一幅幅图片再现,得到了自由和土地的人们围绕在熊熊篝火旁,日以继夜地歌舞狂欢,欢乐的泪水浸湿了他们的氆氇衣衫,这是西藏历史上最感人的一幕。
在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上,中央和地方代表那墨迹酣畅的签字,犹然历历如新。这份文件不仅是西藏历史转折点的一个标志,如今也成为西藏各族人民从此走上康庄大道的历史见证。
“度过寒冬的人,最懂得阳光的温暖。”一幅在群山之中蔓延的青藏铁路的图片,正是来自祖国各地的志愿者不断建设西藏的真实写照。几十年来,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建设西藏的基础设施,全国各省市也热情地支援西藏建设,为西民创造了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环境。一张统计表告诉观众:2007年,西藏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2788元,比上年增长14.5%,比2002年增长83.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7个百分点,农牧民人均连续5年保持了两位数增长。
在经济大发展的同时,西藏的传统文化也焕发出新的生机,一些落后的文化现象开始消亡,那种以念经发咒来驱赶冰雹的专职不见了踪影;一年一度赶着牛羊驼盐巴的队伍坐上了汽车……西民在充分享受现代文明成果的同时,也在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保护。
今年60岁的西藏参观者洛桑,身着传统的民族服装,骄傲地介绍展览中的珍贵展品和文物。他说,在民主改革前,这些珍宝只有贵族才能拥有,广大农奴连看也看不到。现在,看到我们民族的这些宝贵的传统文化,被党和政府保护得这样好,我感到由衷地自豪。这里的展览表明,我们藏族的文化在今天被发扬光大,显示出独特的魅力。
如今,西藏各族群众拥有自主管理本地区和本民族事务的自治权利,有宗教信仰自由,有自主选择发展的权利。10幅群众参与各种宗教活动的图片,说明了藏族人民享有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目前,全区共有1700多处藏传佛教活动场所,驻寺僧尼4.63万人。
“国家的富民政策使我们藏族群众过上了好日子,我们很珍惜,少数人一心想让我们的生活回到过去,我们就是不答应。”展厅的大屏幕中循环播放的节目中,46岁的堆龙德庆县羊达乡农民阿奴发自内心地如此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