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搏体育装修时我向施工队提出一个特殊的要求:在墙上钉入数条三米长的板,安装成一整面墙的置物柜。施工队长双目圆睁:你要放啥?我说:放杯子。

  有人攒古董,而我攒杯子。这么多年,攒下大几十个,塞满了家中角角落落,是时候给它们一个像样的“家”了。洗尽铅尘的杯子,整整齐齐排列在白色搁板上,在明亮的暖光灯带照射下,焕发出耀眼的光泽。既是日用品,又是装饰品。材质从陶瓷、骨瓷、玻璃到水晶、黄铜、搪瓷,图案有彩绘、青花、金线勾画或立体雕刻,形状高矮胖瘦,风格融贯东西。

  我是典型的“花痴”,一看到花花绿绿的杯子就走不动路。那次刚到牛津小镇,一眼被橱窗里红黄蓝三只杯子摄住了魂魄,身不由己地迈步进店。这里中国游客很多,帮忙翻译促成几笔生意之后,店主一高兴给我免了5英镑,算是一点“佣金”,也增强了这套杯子的记忆点;号称“世界最美乡村”的科茨沃尔德,更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我恨不得把杯杯碟碟的“花花世界”统统搬回家去;在伊斯坦布尔的大巴扎,一套古旧的铜茶具偏安一隅,杯身上几朵镂空的玫瑰花,粗粝而神秘,浓郁的异域风情让我怦然心动……

  一整面墙的杯子,一整面墙的故事,对我来说,它就是一本立体的《孤独星球》。

  来我家的客人,入座上茶之前会享受到一份特殊的礼遇——挑杯子。我很快发现这个开盲盒似的游戏充满了互动趣味性:我的野蛮发小毫不掩饰,直接把手伸向C位最昂贵的百年品牌瓷器;那个被我放在角落里最质朴无华的白瓷杯,却被老教授一眼挑中,这位民乐非遗传人一生只做一件事,她让我在一只杯子里读懂了“大道至简”、“大音希声”;“女汉子”只考虑容量对色彩熟视无睹,“作女”喝一次茶要换两次杯子;情侣时刻不忘秀恩爱,双双锁定心形对杯;教我包饺子的东北友邻挑了一个深色的手工杯,我以为她欣赏独一无二的私人定制,结果人家的理由超级简单:“免得弄脏,深色好洗。”实惠、体贴、善解人意的“东北好人”形象呼之欲出……

  杯的前世皆为土,承载了那块地域的文化和记忆,为人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交流素材。初次相识的朋友不需要从天气开始尬聊,由杯子开始的话题高效地打开了彼此的话匣子。套用流行的句式:从此世界上只分两种人——爱杯子的人,和不爱杯子的人。无论笨拙古朴的陶土杯,还是特立独行的马克杯、细密精致的紫砂杯、釉彩流转的建盏,它们的主人都是热爱生活懂得乐趣的人。张岱在《陶庵梦忆》里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热爱杯子的人,注定成为我的好朋友。朋友们隔三岔五送我各种杯子,“杯子墙”很快挤不下了,只好效仿“快闪”模式,让杯子轮番上岗,既不辜负朋友美意,也不厚此薄彼,让每一个杯子都展现独特的美学价值。小小杯子在社交中发挥大大的作用,帮我打造了“个人IP”,因为一提到我,朋友们就会“哇”的一声——“杯子墙”。(湘君)